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 习近平提出中国主张
逆变器更换成本通常占50兆瓦太阳能发电场平均O&M成本的12%至13%,到2024年将接近12亿美元。
答复原文如下:财政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9258号建议的答复财建函〔2019〕97号徐云波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妥善解决光伏发电补贴拖欠问题的建议收悉。下一步,我们将结合经济发展情况、企业承受能力等因素适时研究有关政策。
通过上述措施,可逐步缓解存量项目补贴压力。当前形势下,暂无法提高电价附加征收标准。下一步,我们拟会同相关部门逐步调整补贴政策。一、关于尽快发放历史拖欠补贴,加快将已建成光伏电站纳入补贴目录的问题由于装机规模发展超出预期等原因,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资金缺口较大,造成部分企业补贴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减轻企业负担。
截至2019年4月底,已并网风电1.9亿千瓦、光伏1.81亿千瓦、生物质发电1933万千瓦。企业自备电厂自发自用电量,以及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电量,均应纳入基金征收范围,各地不得擅自减免或缓征。而一旦失去国内的创新及产业链成本优势,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将不复存在。
光热发电项目建设周期长,同时,我国西北部独特的气候环境导致有效工期不足8个月,因此首先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给光热产业发展一个合理的缓冲期,以免造成大起大落。该项目建成后,每年不仅为迪拜32万多家住户提供清洁电力,还将减少160万吨的碳排放量。摩洛哥MASEN公司已与中国科学院商讨,在摩洛哥共同建立中国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产品的试验展示基地,为国产光热发电产品进入非洲做技术铺垫,首批项目合同正在洽谈中。而2017年我国光热发电累计装机仅29.3MW,随着项目的不断建成并发电,2018我国光热发电累计装机呈现爆发式增长,达到244.3MW,新增光热发电装机215MW,占全球总新增装机量的22.97%。
此外,希腊、智利、非洲等地的市场开拓也进入了新阶段。项目建成投运后,运行性能良好。
光热产业方兴未艾,如何破解发电成本高企难题,黄文佳和金建祥早已成竹在胸。专家认为,补贴退坡是大势所趋,但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50年,全球电力供应中将有11%来自光热发电。据了解,今年,全球约有10个商业化光热发电项目处于实质性开发阶段,总装机容量1460兆瓦,其中海外项目6个,总装机1210兆瓦。
这座由中国企业承建的950兆瓦光热光伏混合发电项目的首台槽式集热器,于迪拜时间9月19日组装成功。国际可再生能源署今年5月份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光热发电的度电成本为每千瓦时0.185美元,较2017年下降26%,较2010年下降了46%。英国权威数据分析公司Global Data发布的行业分析报告指出,光热发电技术具备高效及储能等优势,且成本下降空间可期,市场发展前景光明。该项目只是我国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异军突起的一个缩影。
孙锐分析说:如果光热发电装机每年保持一定增长规模,使产业链逐渐发展壮大,保守估算,2030年光热发电成本将下降到0.7元/千瓦时以下。经过多年培育,我国光热产业链已逐步完善,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虽然我国光热发电起步较晚,但部分技术已经走在国际前列。示范项目带动产业创新光热发电作为稳定、可靠的优质电力,在能源转型、推进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2-2018年全球光热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统计情况2014-2018年中国光热发电新增、累计装机容量统计情况截至目前,首批示范项目共有4个项目建成投产,并网运行的光热发电项目累计装机量达到320兆瓦。今年,我国企业参加总包的摩洛哥250兆瓦槽式NOOR2、150兆瓦塔式NOOR3光热电站相继投运,在海外市场建立起良好信誉。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建祥表示:示范项目所展现出的技术创新和工程能力,为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奠定了良好基础,另外产业链发展带动了成本下降,也增强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王志峰介绍说。预计今年年底前,我国有望再并网4个项目,新增装机250兆瓦左右。另外,兰州大成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熔盐菲涅尔式聚光集热技术,并率先开展了世界首个商业化电站建设;正在建设中的玉门鑫能项目也是全球第一个采用二次反射塔式聚光集热技术的商业电站。
例如,塔式聚光集热系统在国际上也只有几家公司掌握该项技术,而首航节能和中控太阳能等龙头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关键技术。9月的迪拜,海滩依然延续着夏日浪漫,而在南部沙漠,一座占地面积44平方公里,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光伏光热太阳能发电项目打破了沉寂已久的大漠。
孙锐分析说:光热集发电和储能于一身,同一地点、同等容量的光热发电机组发电量是光伏的2.6倍,能够提供100%电力保障,可以显著减少高比例风电和光伏接入后电力系统对储能电站容量的需求,与光伏、风电形成互补。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孙锐告诉记者,通过首批示范项目,带动了相关企业自主创新,突破了多项核心技术,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目前设备国产化率超过90%。
分析报告预计,到2030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规模有望增长至22.4吉瓦。孙锐认为,随着我国大规模新能源机组占比不断提升,煤电占比持续降低,西部地区风电和光伏依赖煤电打捆外送模式将不可持续。
北京首航艾启威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文佳告诉记者: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小试、中试、企业示范项目和国家首批示范项目建设,光热产业积累了许多设计、制造、安装、运维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了多家系统集成商,吸取了大量经验与教训,为下一批项目减少建设成本、提高效率提供借鉴和依据,将有力地提高光热发电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不过,业内人士也表示,我国光热产业尚处于示范发展阶段,期待政策补贴退坡能渐进实施,给产业发展合理缓冲期。如果建设200万千瓦光热发电替代被暂停的煤电机组,外送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比重将提升到80%以上,目前地方政府已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再经过两三轮示范项目的持续建设,光热发电有望实现调峰平价。
由于缺少调节电源,该通道的输电功率与设计值相差甚远,当地的风电、光伏电力送不出去,弃风、弃光现象严重。自2005年至今,我国光热发电产业从无到有,已经具备了相当的产能规模,规模效应逐渐显现,对产业的结构优化和成本的降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近年来,跟随一带一路建设步伐,我国光热企业开始在南美、北非、中东、南欧等地站稳脚跟,持续扩大中国品牌影响力,逐渐从项目总包和投资方向项目主设备供应商、集成商方向发展。2016年,国家能源局启动首批20个光热发电示范项目,装机规模总量达1.35吉瓦,开启了我国光热发电的商业化进程,并带动了一批材料、设备制造以及电站建设企业的快速发展。
以甘肃酒泉至湖南的800千伏祁韶线为例,该输送通道已经建成投运,原规划设计外送电量的60%为煤电,配套煤电机组600万千瓦,其中新建400万千瓦。9月19日,中电建青海共和5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项目、鲁能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工程5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也成功并网发电,为助推我国能源转型再添新样本。
据CSPPLAZA统计,2018年全球光热发电建成装机容量新增936MW,总装机在2017年5133MW的基础上增至约6069MW,增幅为18.23%。全球光热发电新增装机容量波动较大,2014年新增装机容量1109MW,是近年来的峰值,2018年新增装机容量为936MW。经过多年培育,我国光热产业链已逐步完善。然而全国煤电机组出现过剩局面,能源主管部门暂停了200万千瓦煤电机组的建设。
光热发电在能源转型、推进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报告强调,成本显著下降离不开中国市场在供应链以及项目开发方面的贡献。
作为有望替代煤电,为电网提供稳定、可靠电力的可再生能源,光热发电已成为多个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常规煤电机组相比,光热发电具有更宽的调节范围和调节速度,因此在众多可再生能源发电中,光热发电可靠且灵活,并具备储能作用,可显著提升电网接纳光伏、风电的能力,为电网提供安全保障。
练好内功开拓海外市场当前,光热发电产业在全球得到了广泛关注,智利、摩洛哥、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多个新兴市场潜力不断释放分析报告预计,到2030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规模有望增长至22.4吉瓦。